2012年04月18日
近日,歐美股市開始轉弱,中港股市卻「受惠於」強差人意的第一季宏觀經濟數據;在政策放鬆預期之下,兩地股市在過去一個星期內,開始扭轉 3月以來弱勢。
以上周五美股為例,標普 500指數收市回落 1.25%,加上高盛周一宣佈以每股 5.05元,配售總值 195億元的工行( 1398)舊股,恒指周一亦只是輕微低開 100多點後回穩,全日收市只是微跌 90點,跌幅 0.4%。
3月新貸急升五成
過往,港股投資者有句戲言:「美股只要打個小噴嚏,港股就會大傷風。」近日港股的表現,與上述的傳統投資智慧,相去甚遠。
上述不過是近期「有違常規」的短期現象,若以過去兩年股市的相對表現衡量,中港股市仍然表現相對弱勢。
或者,我們應該這樣說,歐洲及日本股市,過去兩年亦不見得強到哪裏去,只有美股獨強,全球股市都是處於相對弱勢。
當中,最弱勢的分別是歐元區國家以及中國股市,顯示市場認為目前全球經濟的最大風險,不在美國,而在中國及歐洲。
上周五,中國公佈第一季 GDP按年增長 8.1%,遠低於市場預期的 8.4%。由於總理溫家寶早已預告,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下調至 7.5%,市場亦早於 3月初率先沽貨;當壞消息公佈時,反而是入市的時機。
如果中國肯主動放棄強行「保八」,反而令國際投資者認為,中國過往依靠興建大白象式基建催谷經濟的面子工程,有望告一段落。這雖然對短期經濟造成衝擊,長遠有助提升經濟資源運用的效率。
較低的 GDP增長率,配合上期本欄提及的通脹見頂回落迹象,顯示中國人民銀行,正進入新一輪的寬鬆貨幣政策。上周,內地 3月份商業銀行新增貸款突破 1萬億元人民幣,按年急升近 50%,遠超市場預期,「放水」訊息,已像雞乸般的大字寫在牆上。
然而, 3月底廣義貨幣( M2)同比只是增長 13.4%,狹義貨幣( M1)更只是同比增長了 4.4%,雖然按月均錄得增長,但相對過去十多年 M1及 M2動輒按年上升 20%至 30%,目前的貨幣供應增速,仍然頗有節制。
避基建攻電訊能源
從壞處想,是目前市場的游資仍然不足,制約了股市及樓市盲目炒作的衝動。從好處想,則是目前的貨幣政策,仍然有很大放鬆的空間。
歐美股市仍然有進一步調整的壓力,中港股市雖強,亦不致於全無反應。未來一個月的投資策略,應該是逢低收集。最近多家公司發出盈警,本欄雖然相信那是滯後數據,但中國多年依靠固定資產投入刺激經濟的藥方已經失效,投資者仍然應該避免投資於基建相關股份。反之,電訊、能源、公用(主要是燃氣)、餐飲,以及個別出口美股的製造商,是當前經濟環境中,較佳的投資選擇。
林少陽
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
本欄逢周三刊出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