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 Ad unit

顯示包含「飛楊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飛楊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減價原來咁大件事!

新一期飛楊又減價, 仲要第一期, 今次有比較有傷害,原來咁大件事,相對黎講apple 減價就做得幾好,每次減價都會照顧減價之前的買家,回贈返,發展商會咁做嗎,可能執行上難,兩間發展商,又有銷監局。

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TQ_KcE4zjw

【新聞點評】朱古力血案 vs Tesla劈價

很多shopper看見「減價」二字即感亢奮,但有時候減價也會引起不快,尤其是當顧客發現「買貴咗」。昨日就有兩宗與減價有關的新聞,一是筲箕灣某家「七仔」便利店,兩名男顧客把一個店員打到頭破血流,據報因為有人發現「今日的朱古力平過昨日」;二是Tesla再次宣布香港區電動車「大劈價」,幅度多達14%。按傳統定價理論,任何品牌頻繁降價乃大忌,都會令消費者猶豫觀望,惟恐「明日更平」;但Tesla似乎不受傳統定律約束,或因其老闆馬斯克(Elon Musk)向廣東人取經,採用了「海鮮價」策略。

警方昨晨7時許接報,筲箕灣耀興道55號一間便利店有兩名男顧客入內購物時,發現某朱古力品牌價格比前一日便宜,疑因此心生不忿與店員爭執。期間有人揮拳把店員打至頭破血流,然後施施然離開,警方正追緝該兩涉案男子,店員則被送往東區醫院治理。這條消息成為熱議「花生新聞」之一,很多人嘖嘖稱奇,不明白在「由亂到治,由治及興」的香港,為何有人會因為「朱古力減價」而出手打人。畢竟一包朱古力即使減價,差距最多幾蚊雞,但打傷人若被捕、遭控告罪成,隨時要坐監,兩者輕重根本不成比例。

怕蝕底因損失規避心理

當然,街頭突發傷人案(排除尋仇、追債、搶劫等具體目的)往往「為啖氣」,行兇者出手時怒火遮眼,把一切理性計算拋諸腦後,事後不排除懊悔莫及。正如有「花生友」打趣說,該兩人可能食得太多朱古力,以致熱氣上火、心情暴躁。

無論如何,這宗奇聞亦突顯消費者心態一種重要特質。根據損失規避(Loss Aversion)理論,人們「損失一蚊」招致的痛苦,往往遠超過「賺多一蚊」帶來的快樂;而消費者若剛花了10元買一件貨品,未幾發現其減價至9元,在心理上相當於「蝕了1元」,除因「蝕底」而心痛,還可能覺得被「搵笨」而惱怒。痛楚加怒火,很易蒙蔽理性,輕則踩落舖頭向店員討公道,重則出手刑毀打人出氣,由此可見「減得太遲」令消費者有多激動。

可以想像,若消費者買的不只是一包朱古力,而屬具有投資性質的產品,例如樓、車,可能更事關重大。例如有人買了某樓盤第一期單位後,發展商推售第二期單位時重手劈價20%,首期苦主眼白白看着樓價潛水、賬面損失慘重,還隨時會被銀行call loan。所以內地近年經常有新盤買家拉橫額維權、反對發展商減價清貨。同樣道理,當Tesla去年宣布減價,內地多個城市都有新車苦主包圍該品牌門店,要求「回水」。

事實上,按照傳統定價理論,任何品牌切忌頻繁減價,否則有機會造成反效果。以Tesla為例,準買家若明知該車廠12個月內可能再減價幾次,勢必採取觀望態度,猶豫不敢落訂,避免做老襯,這觀感難免打擊需求。不過,Tesla經營風格向來不按常規,對於傳統定價理論也「一於少理」,單計去年就在主要市場減價至少3次,今年短短幾個月亦已兩度劈價。然而該車廠需求好像未受太大打擊,很多消費者甘冒「中伏」風險,仍願意落訂買車。

特斯拉反傳統定價兩依據

歸根究柢,Tesla這種貌似「反傳統」定價策略建基於兩大憑藉。首先是該車廠兼具先發優勢、技術優勢與規模優勢,即使頻頻劈價,去年整體毛利率仍高達26%(大部分傳統車廠有「高單位數」毛利率已要還神),因此有條件「以本傷人」,盡量擠佔電動車市場空間,阻止競爭對手發展。

在很多「特粉」心中,Tesla電動車性價比遠超過其他品牌同價位車款,況且Tesla不斷減價、愈來愈平,令他們更加不會考慮其他車廠。在認定選擇前提下,差別只是「早買」或「遲買」,儘管「遲買慳幾千」,卻「早買早享受」。其次,Tesla採取靈活定價原則,主要考慮生產成本和鋰礦電池成本;雖然生產成本(隨着效率提升)趨降,可是鋰礦價格經常浮動。

所以Tesla電動車不完全是「單邊減價」,反而有點像廣東人賣海鮮,時加時減,過往幾年,平均每減價3次便加價1次,整體而言「多減少加」、「大減小加」。在「可加可減」情況下,每當準買家看到Tesla又減價,一方面固然盤算「遲些買更平」,但同時亦有些許「佔便宜」心態,不排除下個月車價會隨鋰礦價格反彈,倒不如趁減價落訂、鎖定車價。相比之下,便利店及朱古力品牌不像Tesla具有定價權優勢,每次減價都要三思、考慮消費者感受,否則隨時釀成打人事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