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lement The grand 上緊話, 有興趣請電郵 poor guy (ibmbea@gmail.c0m)
http://www.thegrandcinema.com.hk/visSelectTickets.aspx?visLang=1&cinemacode=009&txtSessionId=70414
《杜拉拉升職記》在國內瘋狂暢銷,徐靜蕾將之開拍成電影,配合靚人靚景靚衫,巧手包裝下《杜拉拉》成為一件充滿小資情調的精品,大受白領鍾愛。
可是我把《杜拉拉升職記》從頭讀到尾,只覺這部小說simple & naive,毫無魅力可言,談不上好,不過是趕上了時代。
為什麼說它simple & naive呢?
《杜拉拉》把自己定位為一本「揭示外企生存智慧」、「白領麗人世界500強職場心得」的書,可是這些「智慧」與「心得」,對一些新鮮人來說也許大開眼界,但十分common sense。
杜拉拉作為一名「姿色中上」的「南方女子」,她在國營單位短暫地工作了一陣子後,抱著奮發向上的心態,朝「世界500強企業」進軍,結果順利進入美資公司DB,擔任助理行政主管。
這裡的老闆是美國人、職員說話夾帶著英語、重視程序與架構、各人的職責在合同上列得一絲不苟──總的來說,文明水平大大提高。
於是杜拉拉學會了什麼叫「SMART」目標、知道凡事要用email留下紀錄、要小心管理上司期望、利用「360度調查」評估下屬表現…她感覺脫胎換骨,品味和生活方式也隨之提升。
但「500強外企」對拉拉的衝擊,對香港的職場新人來說,卻猶如空氣一般自然的事。
這就好像充斥全書的一些口語翻繹,煞有介事得令人忍俊不堪──有必要嗎?
隨便舉一些例子吧:
「Hi, Rose! I have a good news for you (玫塊,有個好消息!)!」
另一方面,DB在人頭(headcount)的控制上…
「Anyway(不管怎樣),招人吧。」
「拉拉,just between you and me(這是我們倆之間說說)…」
「拉拉,for your information(讓你知道一下)」
「…就教訓她說:come on(得啦)…」
拉拉說:「exactly(你說的對極了)」
小說反映作者的見識。林燕妮說過,叫她寫灰姑娘如何打入上流社會,她得心應手;若倒過來要她寫落難公主,她就覺得困難了。
《杜拉拉》的問題在於,作者本人的見地很有限,她的眼光最多也就在「世界500強」企業的框框之中打轉,而自我感覺良好。我耐著性子一直讀下去,只覺索然無味。下面引一段話,充分表現這點:
「我們在大公司做慣了的人,受不了那些處處都要摳著算費用的公司。真落到那樣的地方工作,不說別的,單是和你共事的人,都是些質素比現在的同事差很多的人,就要讓你鬱悶了。」
不 是說《杜拉拉》一無是處,但國內對它的吹捧實在過譽。這類「職場小說」在大城市一直不乏市場。我看過《Devil Wears Prada》和《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》(它們也被荷里活改拍成電影),格局也大同小異:女主角初出茅廬進入夢寐以求的公司,當中光怪陸離令她大開眼界。憑著一股蠻勁、或 幾分天真,她終於闖出康莊大道,兼且(這是最重要的部份)找到愛情。
一如杜拉拉,這些女主角的出身千萬不能太好,但相貌必須中上,人也要機靈聰敏,沒有背景,全靠自己的努力得到收穫。
總的一句:她們要像社會上大多數的女孩子。而最重要的訊息是:如果拉拉可以,你也行!
《杜拉拉升職記》脫穎而出,最大的意義是反映了國內大量年輕女性進入職場,形成一股新勢力。至於小說本身,實在不怎麼樣,只能說是配合了時代的需要,才引起共鳴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