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iBond 宜一家人總動員2011年7月11日
【明報專訊】浮息官債通脹掛鈎債券(iBond,上市編號4208)今天起公開發售,今次出售的iBond為3年期,政府包底派息為1厘,並且每半年按之前6個月的平均通脹率,向持有的投資者派息。政府指截至5月底止半年平均通脹率為4.02%,若iBond息率達4厘,相比起目前銀行定存息率最多只有1厘多,及同年期外匯基金票據息率不到1厘,iBond絕對認購得過。
相關分析
由於政府講明分派按「一人一手」行事,若果反應熱烈,每人獲派的手數不會多,所以認購iBond不宜借孖展,反而應該集齊每名家庭成員,以「大包圍」策略「入飛」。
■認購期策略
◆iBond抽得過嗎?
在債價及利率回報方面來看,iBond買得過。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指出,債券市價最終視乎市場供求而定,「五隧一橋」上市當時本港持續加息,債價下跌,而今次iBond首日上市的第一口價會以預計年息 4.02厘為基礎,與現時市場利率的差距夠大,料掛牌後報價低於票面值100%的機會很小。由於供求嚴重不平衡,買賣差價大幅擴大,「大細邊」情况便會出現。另在利息層面上,iBond年回報率遠高於銀行存款利率,持有到期無本金虧損風險,期間又能得到穩定回報,最少1厘的定息收入。
◆如何提高中籤率?
全家總動員出動,獲分的手數會更多。今次債券規模不超過100億元,最低票面金額為1萬元,若一人一手,最多受惠的人數只有100萬人。若不多於 100萬人認購,每名認購者首先可獲分一手,期後再派第二手,若數目不夠,便以抽籤形式分配。所以大飛或細注客的贏面一樣,全家人申請比動用大額資金,所獲分的手數會較多。要注意利用孖展融資抽債,獲分的手數不會加大,孖展客還要支付借貸利息。
■掛牌日策略
◆iBond掛牌後可以沽出嗎?
成功認購者到期前可在二手市場沽出。20家配售銀行中只有花旗及大眾不是iBond的市場莊家,若莊家未有通過市場購買及持有iBond,便不能為債券進行報價。即使投資者所屬的銀行或經紀券商不是莊家,也可自行透過網上理財或分行的客戶經理進行買賣。
◆透過銀行抑或券商認購較好?
從推廣優惠而言,券商稍勝一籌。港人有三種途徑認購債券,分別是20家配售銀行逾1000家分行、證券商或香港中央結算。目前大部分配售銀行及個別券商均豁免所有手續費(見表),包括認購費、存倉費、代收利息費、二手買賣交易費及到期贖回費,投資者幾乎可以「剩袋」債息。個別券商還額外向認購者派錢,如耀才設有現金回贈優惠,金額為獲分配債券總額的0.15%。
不過,若認購額嚴重不足,導致政府可以決定取消發售並不發行債券(當然,這出現的機率甚低),透過銀行認購便勝過券商。由於政府網站列明,在這情况下,以銀行或直接透過香港結算認購,涉及的所有手續費或經紀費,將會不計利息全數退還款項;而透過證券行認購的申請人,就要自行查詢。
◆iBond上市後值得追入並短炒一轉嗎?
不值得,在認購期內買入最划算。二手買賣會涉及收費,買賣雙方須要負擔交易徵費(交易金額0.003%)及交易費(交易金額的0.005%)等費用,但認購期內便不會涉及相關收費。
買賣差價是另一問題,若大部分人偏向持有債券至到期,二手市場便不活躍,增加買賣差價的風險,買賣成本變相會提高。蘇偉文稱,若待iBond上市後才認購,投資者易蝕買賣差價,有機會要用高於票面值的金額去買入。
交通銀行香港羅家聰也認為,投資者最好在認購期內認購,因為首個發售價為100,若上市後才在市場上認購,由於預期供不應求,二手市場欠活躍,市場未必有貨可買,即使有投資者肯沽售,也會出現溢價,投資者在二手市場買貨,有機會買貴,故最好在認購期內認購較為合適。
撰文︰劉佩珊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