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 Ad unit
為人父母一定要睇下呢篇文章..
李嘉誠是如何培養“小超人”的
(來源:《中華文摘》2003年6月號,原摘自《李嘉誠成就一生大業的資本》,編寫/馬馳)
溫室裏的苗苗不能茁壯成長。在李澤鉅、李澤楷很小的時候,李嘉誠就要他們了解外面的世界,知道人世的艱辛。他常帶他們坐汽車、坐巴士,到路邊報攤看一個賣報的小女孩邊賣報邊做功課的苦學情景。
每逢星期天,李澤鉅、李澤楷兄弟倆一定要跟父親出海暢遊。“他們一定要聽我講話,我帶著書本,是文言文的那種,解釋給他們聽,問他們問題。我想,到今天他們未必看得懂文言文,但那些是中國人最寶貴的經驗和做人宗旨。”
李澤鉅、李澤楷八九歲時,即被安排在公司董事會上,靜坐一旁,作為學校之外的另一項重要課程。在兩兄弟念中學時,李嘉誠就帶他們到公司開會,“帶他們到公司開會,不是教他們做生意,而是叫他們知道,做生意不是簡單的事情,要花很多心血,開很多會議,才能成事。”
長江實業于1972年上市,那時起,童年無憂的李家兄弟,就算想扭作一團嬉戲玩樂,在嚴肅的會議室內,在嚴父和嚴師跟前,也只好乖乖的正襟危坐。
李澤鉅1964年出生時,父親已是一名富商。由於李嘉誠早年失學,所以極重視兒子的教育,李澤鉅被送往香港頂級名校聖保羅學校唸書,由小學念到中學。也許是父親的諄諄教導,李澤鉅在學校裏一向比較低調。
李澤楷小時候,與兄長一樣入讀香港頂級名校聖保羅男女小學。他在學校裏不甚突出,最多在休息時與同學們打乒乓球。
不滿14歲,李澤楷赴北美讀大學預備學校。美國同學不論出身高家或平民,皆有很強的獨立意識。目睹耳染,李澤楷很快習慣了獨立生存。父親去看兒子,發現澤楷假日在網球場拾球賺錢。李嘉誠回港後對夫人莊月明高興地說道:“澤楷學會勤工儉學,將來準有出息。”
17歲時,李澤楷進入大哥就讀的美國斯坦福大學,專修自己喜歡的電腦工程。這顯然不是父親的意思。澤鉅聽從父親的安排,念土木工程系。若從家族事業考慮,澤楷應讀商科、法律等適宜管理綜合企業的專業,並與澤鉅的建築專業互補相輔。但李嘉誠尊重小兒子的選擇。
一次,李嘉誠到外國探望讀大學的兒子。那日,天下著雨,他遠遠看見一個年輕人背著大背囊,踏著自行車,在車輛之間左穿右插。李嘉誠心想:“這麼危險。”再看清楚一點,原來是兒子李澤楷。兩兄弟到外國讀書之初,李嘉誠只買了兩輛自行車給他們代步。自那次目睹險境,他才放棄這個磨練兒子的方法。
1987年,21歲的李澤楷大學畢業。此時,家族在加拿大的事業正轟轟烈烈展開。李澤楷去了加國,卻不是像其兄一樣打理家族生意,而是進入一家投資銀行從事電腦工作,做一名靠工薪度日的打工族。
估計這也不是父親的安排。李澤楷獲得加拿大國籍,這也許又不是李嘉誠所希望的。從李澤楷的兩次選擇,可見他不羈的性格,又可見李嘉誠對兒子的寬容。
1990年,做了4年打工族的李澤楷,在父親的指令下回港。李澤楷順從父親,也許是他厭倦了異國打工生涯,也許認為父親的公司裏更可“隨心所欲”,大展拳腳。
李嘉誠並不以為小兒子的實習期已結束,只安排他到和記黃埔做普通職員,跟隨行政總裁馬世民學藝。馬世民則安排他到旗下的和記信公司工作,這與他喜歡的電腦工作基本對口。
最初的日子,李澤楷向父親抱怨薪水太低,還不及加拿大的1/10,是集團內薪水最低的,都抵不上清潔工。李嘉誠說:“你不是,我才是全集團最低的!”李嘉誠從集團支取的袍金才5000港元。
李嘉誠言傳身教、精心培養、嚴格要求兒子的同時,也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。綜觀他大半輩子奮鬥生涯,不管是打工時期,還是成為巨富時期,他非常注重自己的行為和形象,一言一行從來都是謹慎從事。雖然在對社會捐贈方面他始終都是大手筆,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,卻是十分平淡、克勤克儉。直到今天,他戴的只是廉價的日本表,穿的仍舊是十年前的西裝,居住的是三十年前的房子。 (編輯 余廣欣)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